李廷珍的美篇

李廷珍

<p> 漫步走马镇</p><p> 作者万建明</p><p> 其实今天要说的走马古镇,早在10多年前,就因民间故事出彩,而声名鹊起了。但那时因未退休,交通又不便,一直没去。直到退休后,自己有了车,才慢悠悠的去逛了大半天。别说,感觉还真好。</p><p> 走马古镇以前叫走马场,位于中梁山与缙云山之间的槽谷地带。说来有趣,它虽在槽谷,却建在槽谷中的一座山岗上。该山形状奇特,好似一匹奔跑的骏马,故小镇取名走马。</p><p> 古镇宣传栏显示,早在500年前的明代,走马就很兴盛了。当时,它因北属巴县,西临壁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和又是成渝古道上的必经之地与重要驿站。故来往行人,客商官差等,络绎不绝,十分热闹。</p><p> 与镇上老人聊天得知:旧时,从重庆到成都,全是步行,没有公路铁路和汽车火车。行人清晨从重庆出发,一直要走到黄昏,才能抵达走马。而这时,早已人困马乏,精疲力竭。若要继续赶路,还得翻越莽莽缙云山,才能到达下一站的壁山来凤驿。加上,擦黑入山,虎狼出没,匪盗难防,客货及不安全。所以,过往行人都选择在此歇息。走马也因此而一到傍晚,茶楼酒肆,戏台客栈等全都兴旺起来。</p><p> 由于来往行人络绎不绝,也把各地见闻和新鲜事儿,带到了古镇。于是,大量以趣谈,野史,奇闻为内容的民间文化作品,——《走马故事》,便被古镇先民,当作消遣解乏的娱乐形式创作出来,以吸引和答谢住宿的人们。 后来,这些故事,越发受过客喜欢,便逐渐演变为了走马的一种地方文化,并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进而成为了今天,走马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此外,古镇还尚存着:古驿道遗址、老街区、老戏台、老寺庙等,大量明清时期的巴渝古建筑。它们也是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p><p> 如老街的那些老商铺,老茶馆,老驿站什么的,就是古镇街貌历史久远的,重要支撑和文脉依托。尽管它们早已被时光抛得老远,早已没有了古驿道时期的热闹景象,但它们当年的颜值和气派,今天仍然让人喜欢。它们所呈现的古朴之美和沧桑之感,仍然魅力四射。以致每当我一次次的,徘徊在它们面前时,仿佛都会感到:它们不是房子,而是一幅幅生动立体的历史画卷。并载满了古镇的往事沧桑。而这样的感觉,我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p><p> 总之,走马的老房子与走马故事一样,都是古镇的文化瑰宝。它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为古镇,构成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特色。而这种特色,在重庆众多的古镇中,是十分少见的。因此,漫步走马,应该说是很愉悦的。因为,那儿视觉丰富,内涵多元,古镇风貌完好。</p><p> 特别是古镇几百年来,所积淀的驿道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民间文学气息浓郁,很有文旅开发和重点保护价值。故而,2007年,“走马民间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二年,走马古镇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p><p> 为此,面对这样一个赋有历史文化底蕴,而又藏在我们身边的古镇,若有时间去兜兜转转,感受一番古镇气息,还是挺有意思的。</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