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头民兵鳌海歼敌的故事(完整版)

淡泊

<p class="ql-block">图:1969年,身背56式半自动步枪的苏温柔、苏宗保、蒋水柱于澳头海防前线海边阵地上巡逻</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鳌海歼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连环画改编文本)</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说明:本征询稿,因澳头海上歼敌故事发生在1956年,时间较为久远,我所采访的人和查阅资料也可能出现不够准确,或不完整,甚至错误的地方。本着实事求是,还原历史史实的角度,如有发现本文与史实有出入和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批评指正,本人一定及时更正。谢谢!)</p><p class="ql-block">一一澳头民兵海上歼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蒋永泰)</p><p class="ql-block">[编者]60年前,在那战火纷飞的海峡两岸对峙的年代,我国东南沿海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对敌斗争的英雄人物,这其中就有福建省同安县新店乡(注:县改区前叫乡)澳头村的苏温柔、苏宗保、蒋水柱、苏圻福四位鳌海歼敌的民兵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即将到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年之际,就顺着我的笔尖划出的字眼,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首四位鳌海歼敌的英雄战歌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海港侨村澳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国东南之滨,有个沿海突出地,她襟山带海,碧海晴空,江水滔滔。村庄形状犹似爬入海中之鳌(大龟),故亦称“鳌头”。她,就是我市著名的历史名村、侨乡一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澳头村中三个水塘显露,潮涨时水面横贯村中,形成了上施、沙塘“半岛”,村中有大、小五座石桥链接。上苏、上施、后山各有一条数百年古榕树组成的防风林带,终年绿树成荫。村庄依山面海。沿海岸线是蜿蜒曲折的银白色之沙滩环绕,宛如淑女之腰带,其中布遍天然礁石,与古榕树林成形天然防护线和美丽风景线。澳头村海面西侧筑有吊桥,曾为“福泉厦”公路交通枢纽,熙熙攘攘,盛极一时。该村得天独厚地势险要,也为战时兵家必争之地。可谓“东南沿海称吾乡,风光壮丽著闽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澳头村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是我省著名的历史名村。明代有蒋孟育万历科进士,人祠林,崔国子祭酒南吏部左侍郎。蒋芳镛,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会魁后任湖南湖北巡按。苏廷玉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中进士,任四川总督。数历代名人伟绩彪炳史册,增光梓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历史上澳头海运发达。新加坡侨领蒋骥甫描绘说:“澳头村早年仅凭硗薄耕地,村民依农业难饱口腹。而海无滩涂可作业,所以祖先多以航海为业,建造南船川行南北。过了金门岛就是太平洋”。海运盛时,澳头全村约有南船46艘。其中蒋姓五个房头,每个房头五艘,上施苏姓“公顺和”商号有18艘,“万发”商号苏宗肖有3艘。每艘南船载重四、五百吨,可容船员六、七十人。川航南至广东、台湾,北至锦州天津等地。村民涉洋交易,经营得体,乡里素称殷实。可惜后来帆船⛵️ 敌不过汽艇,海上帆船队遂被淘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821年(道光元年),澳头人驶首艘大帆船抵达新加坡,从此开启澳头“过番"谋生浪潮,乡人纷纷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各地发展,如今,其侨胞遍布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图:澳头女民兵英姿飒爽,一边站岗放哨,一边生产劳动。图为上世纪50年代澳头归侨蒋才裕创作反映女民兵战备生产两不误的油画作品《女民兵铲海蛎》</p> <p class="ql-block">  二,两岸对峙,战火纷飞</p><p class="ql-block"> 澳头村也是海防重地,明代就设有海上巡逻船。 万历17年(公元1589年)澳头人蒋孟育科进士,官国子祭酒南史部左侍郎,后徙居浯州(金门西山)。</p><p class="ql-block"> 金门岛原属同安县辖,民国3年(1914年)以前仍属同安县翔风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下旬,解放军攻打金门登陆战失利,金门仍为国民党军所盘踞,两岸仍处于战争状态。1949年至70年代的海峡两岸对峙时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凸出部的澳头渔村。他与小金门岛之间,有一条浯江海峡相隔,<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在咫尺,</span>鸡犬啼叫相闻。澳头村与金门岛两岸原本是"两地火熏(炊烟)看现现,往来嫁娶结姻缘"的亲缘关系。两地通船、通商、走亲来往密切。但在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这里成了海防前线。浯江海面时常出现了惊涛骇浪,暗流汹涌诡异局势,敌机轰炸、炮击、敌特入侵等接连不断,澳头老百姓也经常在深更半夜警报声中,扶老带小,全家紧急跑入防空洞中躲避敌人的炮火和敌机轰炸。</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飞机经常对刚解放不久的澳头村狂轰滥炸,造成血案和百姓房屋及财产的重大损失。那时,澳头我素庐洋楼是全村最高的建筑物,目标显眼,又是澳头边防派出所办等政府公场所,成了敌机轰炸的目标之一。澳头村民,妈祖庙广应宫管委会主任苏圻天回忆说"当年,我13岁,和同村同岁的哑巴苏炳德去我素庐东北边的一棵榕树下边淘淡水沙(国民党军筑碉堡留下的沙子),突然哑巴发现从金门方向飞来一架金光闪闪的飞机,先是一小亮点,慢慢变大起来。哑巴炳德用手拉我,并比划让我看天空的飞机。这时,我也听到了飞机声,马上意识到,敌机又要来轰炸了。我用手向哑巴比划哑语,让他和我马上去找地方躲藏。情急之下,我们跑到隔壁的洋楼(我素庐)一楼楼梯底下躲避。我们刚躲好,就听到外面响起很大的爆炸声,顿时整栋洋楼振动起来,像是大地震。不一会儿,一位解放军战士跑了进来,见我们安慰了我们下,说轰炸机走了,没事了。说着顺手把他手里拿的两个南瓜给我们俩个小孩一人一个。我们出来后,看许多大人往上施跑,看到洋楼正面被龙舟池里飞机扔下的炸弹爆炸后飞起的泥土喷得满墙壁,有黑色的,有黄色的。炸弹爆炸后的弹坑很大很深。轰炸之后,听到村民苏根叹找不到他在洋楼边吃草的一头母黄牛,后来在洋楼二层顶找到。原来这头牛是被美式500磅的巨型炸弹炸飞到楼顶的"。</p><p class="ql-block"> 最惨烈的一次是1949年11月11日(农历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大轰炸,国民党军12架轰炸机飞临澳头上空,炸死炸伤许多村民。</p><p class="ql-block"> 据亲历者讲述:“那天是周末的早上,澳头是晴空万里,初升的太阳红染天边,淡淡的彩云飘泊。这是一个宁静美好的早上。上午约八点多,从金门方向飞来了12架轰炸机,分为四批次轰炸澳头,随着一阵刺耳的警笛声响起,敌机来了。全村百姓紧急跑向附近的防空洞躲避。其中,在澳头海墘里海边的一座防空洞就躲避着附近的18位村民,有一架党民党飞机跟随人群跑动的目标,轰炸了这处雕堡,当场炸死17位村民,只有一位叫蔡乌密的小女孩躲藏在人群的最后面,才幸运躲过一劫,那场面实在太悲惨了(注:这座雕堡是国民党兵修筑的防预阵地,前是一条战壕沟改成的地道连接后面的雕堡)。</p><p class="ql-block"> 80多岁的苏炳狮乡贤用闽南语回忆当时的情景:“那时,我十多岁,每当敌飞机轰炸时,我会与大人躲'土洞’里,用双手堵住耳朵。11号那天,我很幸运躲过轰炸。因为我去邻村走亲戚不在澳头村,要不然,我也会跟其他村民一样到这里躲避飞机轰炸。”</p> <p class="ql-block">图:1960年,背着步枪的民兵在沿海防线上巡逻</p> <p class="ql-block">  三,开展反特斗争,成立民兵组织</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金门偷渡过来的国民党特务与潜伏的反革命组织、土匪相互勾结,疯狂进行收集情报、暗杀和各种破坏活动,这对同安特别是沿海的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海防斗争尖锐复杂。</p><p class="ql-block"> 因此,同安沿海前线反“心战”、反抓靠、反情报、反偷袭、反渗透、反投敌、反外逃一直是海防斗争的工作重点。同安人民为此立下汗马功劳。“心战”,就是在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时期,使用有线高音广播、空飘海漂宣传品,互射宣传弹等,展开分化对方、笼络人心的政治攻心战、舆论宣传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安渔民常年在台湾海峡捕鱼,国民党海军就经常利用这些机会抓捕渔民。抓靠手段有时是人、船一起抓,有时是只抓人,往往用小恩小惠进行利诱欺骗,强迫渔民参加反共“同心会”。</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8日,成立同安县边防委员会,加强党对海防工作的领导。当时,由党员人数较少,澳头村与澳头派出所成立联合党支部。苏温柔成澳头村首任共青团书记,积极参加党组织工作和海防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同安成立县委沿海地区工作部。 澳头正式成立了以本村渔民为主要成员组成的民兵武装组织。苏温柔、苏宗保、蒋水柱、苏圻福积极报名参加,成了澳头首批民兵成员。在两岸对峙的时代,敌人的炮击、侵扰使人民生活、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为了防止敌人的袭扰、破坏,为了海防前线的安宁,保卫家园解放的胜利果实,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澳头民兵与守卫边防部队一起在海上、岸边站岗巡逻,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守卫海疆,守护祖国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  四,反特英雄的成长背景</p><p class="ql-block"> 苏温柔、苏宗保、蒋水柱、苏圻福参加了澳头民兵,成了反特斗争的中坚力量。他们解放前也有同样的经历,都受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剥削,吃过苦,对共产党毛主席怀有生厚的感情。苏温柔解放后积极参观革命,成了澳头村第一任的共青团书记。</p><p class="ql-block"> 苏温柔1928年(9月)出生于澳头上苏里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中耕地较少,生活较为困难。苏温柔自小就上山砍柴,下海捕鱼,种菜干农活样样精通,撑起家庭半边天,造就了他从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负责担当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时任民兵副队长苏宗保(后任澳头前哨民兵营营长),1922年出生于越南。他的父亲叫王天助,是澳头华侨,早年在越南禾丰河内做杂货铺生意,专卖酒、罐头等货物。</p><p class="ql-block"> 1932年夏,澳头人苏自达去越南探亲,了解到王天助有生了6个儿子。他就向王宗保父亲讲:“洪稻生前有交代,唐山澳头你家的(王姓)祖先香炉(祺神)是洪稻和洪雄父子替你们拜拜的,已经30年了,现洪雄没儿子,你能否叫俩个儿子回唐山顾祺神呢?送回澳头读书呢?”王天助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并将他的大儿子王水生、二儿子王宗保托苏自达带回国,到澳头居住。</p><p class="ql-block"> 王水生、王宗保从越南回到澳头后,先跟苏自达一起生活,宗保父亲每月12块元给他做生活和兄弟俩读书费用,生活还过得去。但后来苏自达去世,加上同年(1938年)日本侵占厦门岛,太平洋战争暴发后,澳头与新加坡中断了联系,苏家靠侨汇生活的家庭顿时断了生活来源,生活难以为继。水生经人介绍给澳头上苏自然村的苏翻报做养子(养母叫洪爱); 而弟弟王宗保给澳头后捕顶的苏炳发和林香夫妻(刚好没有子女)做儿子,兄弟均改姓苏。少年苏宗保上山捡粮食,下海捕鱼来帮家里维持生计。从小就下海捕鱼,练就了捕鱼的好身手,长期在海里的风浪中打滚,是潜水能手。</p><p class="ql-block"> 民兵蒋水柱为人较为厚道、朴实,小时家庭贫困,青年时,他与二弟蒋东海、三弟蒋海平三个共用一双拖鞋,上床休息,要轮流穿这双拖鞋去洗澡,兄弟妹妹从小感情深厚。</p> <p class="ql-block">五,苦练杀敌本领,筑起四道防线</p><p class="ql-block"> 同安沿海前线组成了由村各级党组织的海防斗争作为各自的中心任务。在前沿地区,形成以解放军、公安干警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联防的对敌斗争海防体系,坚定地开展海上、海岸、陆地、隐蔽的海防对敌斗争。</p><p class="ql-block"> 苏温柔、苏宗保、蒋水柱、苏圻福参加了澳头民兵后,为了更快适应当前对敌斗争形势需要,他们苦练军事本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兵,日夜操练。</p><p class="ql-block"> 加入民兵后,住军部队派战斗经验丰富的干部指斗员到澳头训练民兵。出操列队训练,紧急集合,练射击、投弹、拼刺刀等课目,紧张有序进行。经过半年的军训,他们四个人三发步枪打靶验测,射击分数平均达到27环以上,苏宗保、蒋水柱投手榴弹可达50米,四人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军训,成了合格、过硬的海防前线民兵队员。</p><p class="ql-block"> 为了对应对敌特斗争形势,澳头军民把海上登陆偷袭和防下海偷渡投敌的“防上防下”与反“心战”作为经常性战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遍建立军民联防小组,实行统一指挥。澳头形成渔民包海面、民兵包海岸、群众包地面、专门机关管专线,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军民同站一班岗、同操一门炮、同乘一条船,并肩巡逻和潜伏的军民联防局面,筑起四道防线。</p><p class="ql-block"> 第一道是海上防线。以渔民为基础,配合海军艇队、海上武工队和护航炮兵,开展海上对敌斗争。此外,还组织海上巡逻队,加强对近海海面的控制。第二道是海岸防线。以守备部队为骨干、民兵为主体、群众为基础,严守海防。建立民兵固定哨、流动哨、潜伏哨和海上哨,日夜值勤。第三道是陆地防线。充分发动民兵和群众,监视破坏活动,加强护桥、护路、护电线、护仓库和防特、防炮、防毒、防火、防盗“四护五防”为内容的治安保卫工作。第四道是隐蔽斗争防线。以公安机关为主,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加强侦察情报工作,及时打击敌特破坏活动。</p><p class="ql-block"> 澳头的对敌特斗争筑起的四道海防线,成了一道敌人难于移越的铜墙铁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上世纪70代初,苏温柔在澳头海墘里海边的民兵哨所站岗</p> <p class="ql-block">  六,茫茫夜海发现可疑“黑点"</p><p class="ql-block"> 苏温柔等澳头民兵,按照上级海防布置,日夜巡逻在漫长的沿岸线和浯海、鳌江海面上,提高警易,时刻保家卫国。 </p><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5日(农历九月初二)夜晚,乘着夜黑天暗,风和浪平,蒋帮“中委会二组”派遣交通专员陈吉成及联络专员王茂盛等5名匪徒,携带武器、密写药、假证件和活动经费,冒充渔民,从金门驾船驶来,企图窜入同安、厦门等地,搜集我军事政治情报,建立特务交通线。</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澳头沿海岸线有固定岗哨、暗哨和巡逻哨,轮岗守卫海防岸线;海面上也有民兵守卫巡逻。在海上巡逻的民兵船分为小个两组,守护金门浯江海面通住同安湾的鳌江通道。其中一组,由苏神庇负责,骑驶一艘较大的木帆船负责在靠近厦门岛方向的五通附近海域巡逻警戒,另外一组,由苏温柔负责,骑驶一艘小的木帆⛵️ 船由在澳头古码头附近至西滨之间的水域巡视,形成一东一西严密的海上防线,封锁金门岛浯江海面通往同安湾的黄金水道。</p><p class="ql-block"> 10月5日晚上8点多,澳头民兵两艘巡逻船在澳头与厦门岛五通村之间的海域巡逻放哨。苏温柔同志带领苏宗保、蒋水柱和苏圻福3位民兵, 驾驶一艘小渔船改装的木帆⛵️ 船,和平常一样地在夜色茫茫海面上巡逻放哨,巡视着辽阔的祖国海洋,警惕着敌人的动静。接着他们突然发现从金门方向来了一个黑点,他立即发出做好战斗准备,严密监视着黑点的移动,用力把船摇向黑点。 </p> <p class="ql-block">七,鳌江夜战</p><p class="ql-block"> 在厦门岛五通与澳头之间鳌江海域西滨外海一则的海面上,我巡逻船追上小“黑点",原来“小黑点"是艘小岅板。当时,苏温柔和苏圻福在船头,蒋水柱在船中,苏宗保在船尾。四个人分工为苏圻福划船前桨,蒋水柱划中桨,苏宗保负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押船尾</span>桨,苏温柔站在船头负责巡视海面敌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方巡逻船站在前头放哨的苏温柔,他发现这一艘小船正准备驶入同安内湾方向,要进入沙尾线内海湾靠岸。当</span>两船相距大约十多米时,由于海面较为漆黑,苏温柔仍看不清小船上到底是些什么人。当时,他还不知是敌是友,他命令叫小船快速靠上,快接近时,他机警地盘问:“你们是那里的?”</p><p class="ql-block"> 对方用闽南语回复:“琼头的。”</p><p class="ql-block"> 苏温柔又问:“干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又方回复:“捕鱼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回去!”</p><p class="ql-block"> 苏温柔觉得现水时不是讨海的时间,机警的他感觉不对劲,于是用手持的五节手电筒照射对方船只,想看看船上到底是什么人?</p><p class="ql-block"> 敌特在苏温柔打开手电照亮的一刹那间,马上顺着手电光束开枪射击,打重了苏温柔的右肩膀,顷时鲜血直流,但他也不感觉痛。苏温柔右手中的手电筒由于被子弹中的惯性,手电简也掉入海中。随着枪响,苏温柔马上意识到是敌特,正顺式蹲下来要举枪还击,敌特几乎在枪响的瞬间又扔一棵美式的手榴弹,在巡逻船的船中堵仓中暴炸,炸中了划中桨的蒋水柱的双大腿、屁股和背部等多处,船底也被击穿,炸出一个大洞,海水瞬间涌入,船体迅速下沉。由于敌暗我明,敌人先下手攻击我巡逻船。打击我方巡逻船民兵重伤2人,轻伤1人。</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巡逻船上有4位民兵战士,敌船有7人。在我方船只被突然袭击后,敌船的特务以为我们已失去了反击能力,就驾船靠过来想抓捕民兵。此时,我方船只下沉半个多船深,只有船头微翘露出水面。</p><p class="ql-block"> 蒋水柱生前回忆说:“我当时受伤,但是还清楚听到,他们用闽南话议论着,把我们抓回去(金门)在双时节开个庆功宴!” 苏温柔刚受枪伤时不觉会痛,跳入水里后,伤口就揪心的痛,他忍着剧痛,叫大家保持沉默,身体卧倒沉到海水里,隐蔽在船边,等敌船停近点在还击。</p><p class="ql-block"> 在敌船靠近我方船只大约一个船头远时,敌特即将跳过板过来抓人的那一刻,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押尾桨位置</span>的苏宗保,突然拿起一枚手榴弹扔过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准又狠,几乎是弹到即爆炸,炸得</span>敌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当场炸死2个敌特,敌船也被破炸船底下沉,5个没被炸死的敌特魂飞魄散,纷纷跳海逃生。</p> <p class="ql-block">  八,厦门106号海轮紧急救援</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后,另一艘靠近五通方向巡逻的船只是由苏神庇负责。他听到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后,马上命令全速驶向海战地点。与此同时,厦门106号海轮驶经澳头海面,海员陈天送等人见状立即投入战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救起了我民兵4人(已3人受伤)。我沿海前线军民紧急在海上搜索,捕获敌人5名(同安捕2名,厦门捕3名),隔2天又在海滩捡到一具受伤的尸首。至此,这股敌人7名被捕获歼灭了6名。估计1名也可能死在海上被潮水冲走了。这只台湾“中委会”的交通船就这样地全部“报销”了。</span></p><p class="ql-block"> 随后,106轮和赶到的苏神庇巡逻船,把救起我方伤员苏温柔等四人送回澳头民兵哨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一级备战,抢救伤员</p><p class="ql-block"> 那天,驻军在彭厝村放革命电影,澳头组织民兵、干部前去观看。听到枪声,干部、民兵马上停止观后电影,紧急回到位于海墘里古码头附近的澳头民兵队部加强警哨,做好应急战备。</p><p class="ql-block"> 巡逻船靠岸澳头古码头后,苏炳回背着被炸成重伤的民兵蒋水柱,蒋福才和苏圻福抬扶着苏温柔至澳头一号驻军附近的后捕顶石宫边,等候的一辆军车,紧急送往60公里的同安医院就治。蒋水柱脚部和右肩胛被炸伤,回来时被送到同安医院救治。那天刚好下大雨,同安县城大同镇因涨大水停电,蒋水柱的手术做一半时,因没有电而中断,被紧急被转送到集美医院继续手术,因而流了许多血。又因当时医院条件较简陋,手术检查等设备缺乏,蒋水柱手术时炸片也没有取尽,身上多处一直还留有残余炸弹片伴随他一生。</p> <p class="ql-block">十,澳头民兵英雄事迹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鳌海擒特成为海防斗争和海防建设“四道防线”最好的例证。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发生后(1956年10月24日),中共晋江地委沿海工作部马上在全区做了通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通报上说 :“澳头民兵海上歼敌,在我区是解放以来的第一次,</span>且战果很大。这是海上巡逻的一项大成绩。我们应发扬这次胜利。我们除对这次海上民兵作慰问受奖外,要求各地要把这次同安前哨乡民兵歼敌的战斗和战果,战斗中民兵表现的英勇顽强负伤歼敌的精神向全体民兵进行教育,并展开向他们学习,达到鼓舞民兵的士气,加强海防和内陆治安,消灭来犯之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58年4月10日,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在省公安厅厅长郑从政的陪同下,亲临澳头视察,充分肯定澳头“四道防线”是海防斗争和海防建设的重要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59年5月,以越南公安部副部长、公安部队副司令王超为首的越南公安代表团和我国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一局局长凌云也先后视察澳头前线,充分肯定以澳头为代表的同安海防斗争的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 同年的6月9日,以越南公安部副部长潘金慧为团长的越南公安代表团由我国公安部四局和省公安厅领导陪同,前来澳头派出所视察。</p><p class="ql-block"> 6月24日,同安县公安局侦察员杨连德代表前线乡赴京出席第九次全国公安会议,并在华东组作了汇报发言,赢得热烈掌声。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60年1月18日至24日,全省边防海防对敌斗争现场会在同安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四道防线”做法,提出学澳头、比澳头、赶澳头、超澳头的口号。1月26日,同安县公安局长孙景恒上京参加全国公安会议,向大会汇报沿海对敌斗争工作情况。“四道防线”经上级公安部门总结提高,逐步推广到全省、全国沿海地区。鳌海擒特扬名全国,扬名各社会主义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图:1958年10月,苏温柔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华侨代表大会与同安县代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图:苏温柔荣获的奖章、奖状</p> <p class="ql-block">十一,朱德等党和国家导领人接见澳头民兵英雄苏温柔等全国代表</p><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1日,苏温柔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陈毅、罗瑞卿等的接见。 苏温柔在北京荣获奖状和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p> <p class="ql-block">图:1958年9月,苏温柔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图:1960年5月1日,参加全国民兵代表会议的厦门民兵代表苏温柔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照。(下图)苏温柔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十二,民兵英雄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载誉归来的苏温柔继续在民兵岗位上站岗放哨,日月巡逻在我国东南沿海前线。他在京受奖的56式半自动步枪伴随他大半个辈子。这把枪托上还印着一个(奖)字成了澳头民兵战斗英雄的象征。这枪还有一个名字,叫“传、帮、带”。苏温柔民兵退役后,由大儿子蒋金镇参加民兵,苏温柔将获奖枪支传给他。这枪是民兵革命的火种和红色基因;当大儿子苏金镇光荣参军后,由二儿子蒋建敏继承,他又从大哥蒋金镇手中接过这把步枪,继续在祖国的海防前线上巡逻着,世世代代保卫祖国的海疆!</p> <p class="ql-block">图:同安县沿海发现敌特偷渡敌情,澳头村等沿海村庄紧急集合,一齐出发,连夜搜山,布下天罗地网。这次行动还出动了警犬参加搜捕。澳头民兵再次抓捕来犯之敌。</p> <p class="ql-block">图:1974年4月5日,澳头基干民兵苏东标、蒋荣建发现敌特荣获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图:1994年9月3月28日,澳头青年民兵在妈祖庙附近的海滩礁石上巡逻。</p> <p class="ql-block">  如今,澳头民兵哨所依然屹立在东南沿海前线。澳头三层的民兵营房楼顶上,那面朝着金门岛的鲜艳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仿佛向海峡两岸的人民和世界人民传递着祖国统一坚定强音。传递着由民兵和人民群众组成的万里海彊,是保卫祖国的坚定基石。</p><p class="ql-block"> 澳头民兵鳌海歼敌的故事,是沿海前线民兵日夜守卫祖国的万里海彊,勇于奋斗,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真实写照,澳头民兵的革命精神将永放光芒。(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环画改编: 林淑滨、蒋永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12.31至2021.1.5写于澳头</p> <p class="ql-block">图:位于澳头渔港小镇海墘里古码头海边的澳头民兵哨所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