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教育·语言文字】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碑林语委

<p class="ql-block">  语言传承经典,文字饱含真情。节气知人冷暖,风俗延续精神。大家好,这里是碑林语委推送的教师好声音,我是本期主播徐静,来自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分校。</p> <p class="ql-block">  古籍《二十四节气》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这是对于霜降的气候解释。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这是文人的咏叹。霜降,是秋日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倘若没有霜降,那丰腴的秋和圣洁的冬是不能握手的。她在不经意间,告别了秋,默然地与冬相拥了。</p><p class="ql-block"> 七十二候中关于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兽” , 是说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二候草木黄落”, 此时节草木枯黄,落叶满地; "三候蛰虫咸俯”, 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了。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诸多情感蕴积在秋日的片片落叶里,文人淋漓地书写过霜降和心绪中的晚秋。在这里分享几篇,让我们一起感受晚秋意境。</p> <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元稹有一组咏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这是关于霜降节气的一首。 霜降时分的秋天一片萧瑟之气,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 在这里诗人就用了豺祭兽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鸿、思乡,这时候可以饮上一杯美酒,忘却这他乡故乡、忧伤哀愁、古今岁月。</p> <p class="ql-block">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诗人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 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 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一切的情愫、怀恋、雅致都将在这浓郁的秋末里发酵酝酿,晚秋盛载着春的柔情似水,鸟语花香;夏的花红灿烂,莺歌燕舞 ,冬的银装素裹,皑皑雪霜……</p><p class="ql-block"> 关于霜降的诗句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碑林好声音</span>”微信公众号,我们下期再见!</p> <p class="ql-block">撰稿:徐静</p><p class="ql-block">审核:王 磊</p><p class="ql-block">编辑:王 磊</p>